日前快手播放量总在500左右,AdMaster 权威推出了2017《广告反欺诈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2016全年的无效流量数据,全面揭示了国内数字营销的广告欺诈乱象。
过去几年,AdMaster 在广告反欺诈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在甄别无效流量方面,AdMaster 针对不同的流量造假方式,实现频道定向判断、曝光顺位判断、曝光未展示判断,构建出一套分析判断异常流量的自动化流程,先后推出了 BlueAir、定投识别(VOA)、监播实录(SNAP)等技术产品,逐步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广告反欺诈解决方案。并且不遗余力地全方位监控数据采集、深入数据运营各环节、建立完善的流量质量识别标准、搭建区块链反欺诈联盟。
作为在广告反欺诈行业技术领先的营销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 技术副总裁 卢亿雷受《媒介》杂志之邀分享了反领域的技术和观点。
以下内容转自《媒介》杂志
无效流量在数字营销领域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一直令行业多方痛心疾首,但依然是尚未解决的难题。近两年来,全行业对数据透明化的呼声愈发强烈。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测机构作为广告反欺诈中的重要角色,随着数据挖掘和流量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广告反欺诈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业界领先的营销数据技术公司,同时也是数字营销领域非常权威、中立的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测机构,AdMaster多年来深耕于营销数据的全产业链中。近日,《媒介》杂志采访了AdMaster 技术副总裁 卢亿雷,深入了解第三方角色领先机构对于数据造假的认知、思考和解决措施。
AdMaster技术副总裁 卢亿雷
无效营销流量占比达30.2%
乱花渐欲迷人眼
2016年,AdMaster在运用旗下广告反欺诈产品BlueAir 监测发现:随着移动端和智能电视的流量迅速增长,数字广告欺诈现象愈演愈烈。
无效流量原因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广告投放技术的发展,从原来按照时间购买、CPM购买,到当下的按人群购买,流量欺诈的手法和深度也在不断升级。机器人虚假流量(Non-Human Traffic)、内容投偏、素材未展示、虚假销售线索、多次激活/重复转化和设备刷量等,”卢亿雷强调。
卢亿雷在解读无效流量的原因时指出:“无效流量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恶意的作弊无效流量可能产生于:在外部追求行业排名、吸引投资者、提升广告收入,以及平台内部的激烈竞争;非恶意的:机器人爬虫产生的无效流量等。”
还有一个较为深层次的原因,即当前较为普遍的数据孤岛现象。许多互联网媒体的相关数据形成闭环,或是开放的数据很有限、不一致、质量参差不齐等,第三方很难获取到全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监测的难度加大,可能会给无效流量带来可乘之机。
无效形态繁多,需提升鉴别技术
无效流量中,通过作弊产生虚假流量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机器人刷量、肉机流量,以次充好等。其中,肉机刷量是用户机器被黑客劫持控制,不知情地反复在后台点击广告。虽然这不像流氓弹窗广告那样影响用户体验,但实质上用户沦为了任人宰割的“肉鸡”。而这个现象会因为移动端在安全保护上不够到位,而变得愈加猖獗。
此外,流量以次充好常见的方式之一。这种手段看上去并没有产生虚假流量,广告内容也确实得到了展示,但是投放质量却达不到广告主原本的预期效果,而这都是因为素材投偏导致的,在获得流量完成KPI的同时牺牲了质量。
多年来,AdMaster 通过积累海量监测数据,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流量识别体系,运用在流量数据预判、采集、计算、后验等多个环节。
在甄别无效流量方面,AdMaster 过去几年在广告反欺诈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针对不同的流量造假方式,实现频道定向判断、曝光顺位判断、曝光未展示判断,构建出一套分析判断异常流量的自动化流程,先后推出了 BlueAir、定投识别(VOA)、监播实录(SNAP)等技术产品,逐步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广告反欺诈解决方案。这套流程还在 2016 年下半年实现了对程序化购买中的目标流量进行投放前预判(Pre-bid),能够在流量请求、广告未展现时,根据历史流量质量进行排查,从而提前避免广告在无效流量上的投放。
其中,监播实录(SNAP)能够帮助广告主在目标投放的时间、地点和媒体上进行截图。例如,某品牌希望在某一线城市的黄金时间的某个热门内容之上定向投放广告,但如果投放的时候时间点和内容不对,即使播放曝光量点击量达到目标,对广告主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因此,AdMaster通过监播实录(SNAP)在特定时刻和位置截屏,如果截不到广告就会判定为异常。同时,AdMaster会安排多机器在多点多地区一起截图,尽可能排除出现故障的可能,以保证判定的公平性。另一款产品是AdMaster的定投识别(VOA)工具,主要针对想将广告投到某个具体内容类型上的广告主。AdMaster用“面包屑”的方式抓取网页,查看广告投放的页面是否有广告主想要的内容类型与标签匹配。
针对恶意的无效流量,虽然是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但不管使用什么作弊手段,AdMaster 认为,真实用户行为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只要抓住真实用户的行为特征就可及时发现异常点识别异常情况。
技术本位,联盟搭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深入数据运营各环节,完善反作弊技术
针对数据运营的全流程,AdMaster 深耕每个环节。首先在数据采集上,AdMaster 认为在源头把握流量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作弊,因此对于DNS劫持和异常刷量等情况都有对应的监控策略。第二,AdMaster 通过模型识别与真实用户行为不符的流量,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级别标记。在数据清洗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判断标准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优化流量。第三,对于数据后验,AdMaster 用算法计算判断各种频道、剧目等定向行为的准确性,并与广告主进行沟通,及时评估广告投放。
采访中,卢总还特别介绍了“蜜罐”这一深入了解造假产业的方式。一般来说,造假者和第三方监测机构作为博弈的双方,都会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敌情”。AdMaster 用这种类似“无间道”的方式,以试用产品和走访调查的方式打入作弊机构内部,深入了解造假行为的实现过程,以此完善自身的反欺诈体系。通过这样的权衡与较量,相互试探,锤炼自身本领,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蜜罐”示意图
完善衡量流量的标准,搭建行业联盟
归根到底,广告反欺诈工程要在底部建立起一套流量质量的识别标准。目前AdMaster 基于历史监测数据建立起了实时更新的黑名单库、白名单库。随着移动端和智能电视的流量的激增,AdMaster 也根据这些流量特征建立起相对应的判断标准。同时,针对可见曝光、移动端广告真实播放情况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而对于目前业内热烈探讨的跨屏监测难题,卢亿雷认为,流量如果能做到多屏联动,那么行为的真实性是相当大的,相对的,作弊的可能性很小。同时,针对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特殊性,7亿左右的网民,共有3亿左右的IP地址,平均两个人共用一个IP地址,识别同一个人难度较大,跨屏监测仍有难度的中国本土特点,AdMaster 通过自有的机器学习算法,在2016年初国内首个实现了跨设备ID识别。
此外,AdMaster计划联合行业内其快手播放量总在500左右他的数据监测机构和媒体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起一个成员间信息对等公正透明的联盟,建立区块链反作弊联盟。这将是一个公开透明的渠道,可以追溯数据判断的依据,严格抵制数据造假现象。联盟一旦搭建而成,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成员间沟通成本高等难题。总之,这将是AdMaster 未来积极推进的计划,也将对行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未来反作弊还有新挑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数据造假在未来会得到遏制吗?在一定时间内,作弊行为依然会持续存在。在采访中,卢亿雷也提出了他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OTT成为数据监测重点
数字营销必将大跨步前进。卢亿雷指出,未来三到五年,互联网广告规模还会持续扩大。尤其是伴随着OTT市场在2017年的爆发,OTT将成为数字营销的主要阵地之一。
卢亿雷强调,OTT的受众以家庭为单位,虽然在基数上也许比不上PC和移动设备,但产生的价值可能比PC和手机之和还要大。然而,对于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来说,OTT端的数据监测又将产生新的技术要求和挑战。当一个家庭在看电视的时候,购买的决策由某一个或几个家庭成员进行决策的,如何辨别追踪分析哪一个或几个是消费的决策者就比较困难了。AdMaster 对于OTT的广告监测是通过在硬件上加码等方式,采集真实一手数据。
在OTT广告反欺诈方面,AdMaster也获得了领先的行业突破。根据AdMaster 研究经验发现,目前智能电视所面临的流量隐患主要在以下两点:
监测规则尚不完善导致掺水成本低,行业技术滞后导致异常流量现象频发。
目前智能电视的监测规则还尚不完善,个别媒体采集字段不够完整,甚至仅能接受S2S (Server 2 Server)监测方式等因素,作弊成本几乎为零。主要形式表现为:服务器刷量。
其他频发的异常流量现象,主要表现为:频次异常、智能电视广告项目中掺杂PC或Mobile端流量等。这一方面源于行业不规范及技术滞后,需要媒体方进行技术升级。
目前,AdMaster 通过独有的广告反欺诈监测工具BlueAir 可以对智能电视IP、地域、频次以及User Agent等维度的异常流量进行甄别,将行为逻辑上不正常的设备加入黑名单,从而保障广告投放的安全。同时,与海信、康佳、创维、欢网等硬件厂家共同建立智能电视设备白名单,以便从设备维度进一步甄别流量真实性。
坚守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的行业责任
最后,卢亿雷总结:“数据技术其实是在与虚假数据的博弈中升级的。为了能实时辨别出虚假数据,行业需要保持对数据的敏感。而就是在这时刻保持警惕之中,监测技术才会突飞猛进,也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数字广告反欺诈是场持久战,但是在诸如AdMaster 这样的第三方的努力之下,行业会逐步走向正轨,营销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会去调试对于数据真实性的需求程度。总的来说,还是要抱持审慎但乐观的态度,媒体在升级,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意识在升级,第三方的技术在升级,行业将在升级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更 多 相 关 精 彩 内 容
标签: #快手播放量总在500左右
评论列表